【中國塑料機械網 本站原創】8月22日,里約奧運會正式閉幕,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6金18銀26銅排在獎牌榜第三位,美國獲得46金,英國獲得27金,名列前兩位。奧運會終于告一段落,在此期間,塑料界的報道可不在少數,那么,本屆奧運會,塑料界都摻和了哪些事呢?
獎牌綬帶
里約奧運獎牌制作團隊約有100人,他們在巴西造幣廠為本屆奧運會和殘奧會生產了5130枚獎牌,其中2488枚為奧運會獎牌,2642枚為殘奧會獎牌。而跟塑料有關的就在于獎牌的綬帶。其制作材料中,有從舊瓶子中回收的塑料。
塑料獎牌
塑料制的奧運作為此次奧運會的紀念品,為小商販們帶去了巨大的商機。據了解,一塊塑料獎牌,小販們給巴西人的價格是25雷亞爾,如果討價可以20雷亞爾。對于外國人,每個售價是10美元(相當于31雷亞爾)。雖然在奧運會場區出售非授權的奧運產品是違法行為,但是小商販們卻自由穿梭和銷售。其中一名小商販稱,他們一天中就可以出售100枚獎牌。
塑料啤酒杯
里約奧運啤酒杯主體為黃色,上面拼接著今年奧運logo色,還印有不同奧運賽事的標志。據美聯社報道,為了收集到這一系列啤酒杯,大家消費了很多很多啤酒。為了快速集齊各種啤酒杯,很多人甚至采取了更加“簡單粗暴”的方式——花4美元買上一杯啤酒,喝兩口把啤酒倒了,然后回到隊伍中,繼續買一杯印有不同運動標志的啤酒杯。為什么要收集彩色塑料啤酒杯?原來,相較于其他奧運周邊產品,收藏啤酒杯的性價比真是太高了。買一件奧運T恤需要32美金甚至更多,而一杯啤酒不過4美元。這讓奧運啤酒杯成為了當下炙手可熱的紀念品。還有不少人希望能集齊全套,并二次售賣。
塑料餐具
在奧運場所,大家使用的餐具就是武漢一家高科技公司研發生產的生物塑料餐具。這家公司用秸稈、竹粉、植物淀粉等可再生的原料制造出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制品。其生產的200余萬套生物塑料餐具,是里約奧運會的*用品。
塑料假肢
塑料材料自1937年以來就被用于生產假肢,目前普遍使用的假肢采用塑料和碳纖維,其功能據稱超越天然人體。而在本屆殘奧會上,塑料材料成了奧運健兒一舉奪冠的有力武器。
塑料球衣
作為世界籃球強隊,美國隊不但擁有實力出眾的教練和球員,背后的科技支持同樣是水準,比如運動員身上的球衣。他們的球衣是以廢舊塑料瓶為原料,結合高科技制造工藝制造而成。塑料瓶經過消毒等相關工序處理后,通過蒸汽技術切割成細小的薄片,然后通過溶解技術形成制造球衣所用的紗線,這就是塑料瓶變球衣的主要流程。
塑料雕像
出自荷蘭的藝術家彼得·史密斯之手的12英尺麥當娜雕像吸引不少眼球,而這一巨作是用10萬回收塑料瓶3D打印而成的,意在提高公眾對塑料污染的認識和回收意識。
五環雕塑
科帕卡巴納海灘上的奧運五環雕塑也令人歡呼不已,這五環雕塑則是用約143磅的回收塑料瓶制造而成。
塑料管材
聚丙烯管材在每一屆奧運工程中,都奉獻了自己的力量。對于聚丙烯管材而言,奧運場館等體育設施給了其展示自己的大舞臺,奧運工程中管材的使用十分講究,建筑單位根據各類管材自身的理化特性,將不同性能的管道應用到不同的領域中,從而體現出塑料管道佳的應用效果,性能優異的聚丙烯管材可以體現出“綠色奧運”、“綠色建筑”的奧運主旨。聚丙烯管材在奧運場館的給排水、生活熱水供水、暖通空調、雨水收集等工程中也得到應用,取得良好效果,并得到環境檢測部門的肯定。此外,一些在上處于地位的塑料管道配件也出現在奧運工程中,建筑排水用吸氣閥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。
筆者總結:
小至紀念品,大至建筑工程,從吃喝到穿戴,乃至觀賞,塑料行業可謂是*,奧運會處處透露著商機,而塑料行業能夠緊緊抓住這些商機,足以證明塑料行業的強大了。